躬逢盛典,与有荣焉。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本次国戏师生与首都高校3000名青年学子在天安门广场共同唱响《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多首抗战主题歌曲。其中,有3名来自舞台美术系的同学,他们勇担使命,以激昂的歌声致敬抗战先烈、传递爱国心声,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在过去的四个月里,同学们累计完成了校内集中训练35次、分区专项训练4次、与军乐团合排7次、天安门广场全要素演练3次,他们在反复练习中精益求精,在汗水浇灌下不断进步。
活动感悟
站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的合唱台上,当三千人共同唱起那些诞生于烽火岁月的抗战歌曲时,我感受到的不只是一场演出,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作为曾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服务和2024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保障工作的青年,这一刻,历史从未如此具体而真切地向我走来。
从冬奥会的开放自信,到献花篮仪式的庄严肃穆,再到此次合唱的精神共鸣,我的思想认识实现了重要升华。这三段经历层层递进,让我深刻理解到今日中国的来之不易,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历史进程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八十载风雨沧桑,抗战的呼声依然穿透时光,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歌声中回响。这不仅仅是一次合唱,更是一场历史的对话,一次信仰的传递。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我们不仅是纪念,更是在接力——接过那一份沉甸甸的记忆,让英雄的气节与精神,在新时代青年的心中继续燃烧、永远铿锵。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将带着这份珍贵的参与感和使命感,将活动中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前进动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级跨媒体艺术专业研究生 李唯韫
反法八十,广场有我!能够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成为广场合唱团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荣幸与自豪。“红色基因,血脉传承”,当我站在天安门广场,听到耳机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歌声,那份激动和幸福难以言表,是从第一次排练到最后一次广场演练从未感受到的。
三四个月的排练,我们不断磨合、培养默契、提升演唱水平。我们走进抗战纪念馆,看那陈列的旧物和照片,诉说着中华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体会“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我们见过下午三点军乐团驻地毒辣的太阳,也见过凌晨两点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细雨。我也感谢学校和舞台美术系提供的机会,如果说人生是一幅画卷,那这几个月是这幅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我们难忘的回忆。
当9月3日真的到来,尽管之前经历了多少次的彩排,都不及今天感动。当《保卫黄河》的轮唱如惊涛拍岸席卷全场,这场跨越时空的合唱更是一次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和对民族精神的致敬。战士们用鲜血染红黎明,我们以奋斗点亮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何其有幸生长在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时代,共同见证这伟大而神圣的时刻。当国旗升起,礼炮轰鸣,数月的训练在今天向党、向人民、向祖国展示,现场的掌声与欢呼声见证着我们的努力与付出,我们一同为明天的朝阳欢歌。
2023级化装造型设计专业本科生 吴颖涵
2025年9月3日,有幸作为3000人广场合唱团的一员,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心中充满崇敬与感慨。这场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它彻底洗刷了近代民族耻辱,开辟了民族复兴光明前景。训练初期,高强度排练与酷暑天气曾让我心生畏惧。每一次规范动作的肌肉酸痛、每一次唱错节拍的懊恼、都让我几乎想要放弃。然而,当我真正理解歌曲中蕴含的历史精神和英雄事迹时,心态悄然变化,最终同大家一起战胜这些小困难,圆满完成了这次伟大任务。同时,学校和系里也为我们参与纪念活动提供了坚实后盾,让我明白集体的凝聚和个人的自觉都至关重要,这也正是发扬团结一心的抗战精神的体现。作为新时代青年,我将铭记历史,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并将其转化为勤奋学习、扎实工作的实际行动,用专业所学服务国家需要,为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贡献青春力量。
2024级数字演艺专业本科生 杨晓龙
这是一场穿越历史的精神接力,同学们用歌声传递记忆,以青春致敬英雄,展现了国戏学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深沉的家国情怀。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将继续激励他们在艺术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历史的光芒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